實話實說,簡歷其實就是面試的敲門磚,如果你簡歷上有著光鮮的履歷,比如知名大廠的工作經驗,那么大部分HR看到后,肯定會第一時間與你溝通并且邀請你來公司面試。但是很多能力不錯的候選人,卻由于各種原因,比如學歷或經驗達不到公司的要求,便編造了一系列假的工作經歷或者直接偽造學歷,渾水摸魚,以假亂真,提高面試通過的成功率,達到自己最終的目的。
可能有些人會同情這些簡歷造假的候選人,認為他們的能力其實沒問題,但由于各種原因,讓他們錯失了機會,對他們不公平…部分簡歷造假的候選人是有能力的,這不可否認,但是假的就是假的,如果這些造假者成功入職了,那么對其他講誠信的候選人來說就公平了嗎?如果你是公司HR或者公司高層,你希望招入的員工是誠實守信的還是謊話連篇的?想要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就要樹立職場誠信,杜絕簡歷造假,能力再強也抵不過好人品。 為了避免招入給簡歷造假的候選人,有效降低企業的招聘風險,企業HR應對候選人進行有效的背景調查工作,且應通過專業的第三方背景調查機構展開背景調查,從而得到準確、客觀、全面、安全的背調服務,驗證候選人簡歷的真實性。
下面小編為大家講一個真實的造假案例。前段時間我司收到了一家知名企業的委托,對一名候選人進行背景調查,由于崗位涉及到企業內部的核心業務,所以這家企業對這名候選人的教育背景以及就業信息都非常的在意,希望我司可以對這名候選人進行全面的背景調查工作。 按照流程,我們的核查顧問開始對這名候選人展開了核查工作,經過核實,我們沒有發現這名候選人在就業信息方面有造假的行為。但在教育信息方面,我們卻發現了一些疑點。候選人提供的學歷證書為可查范圍的學歷證書,而且是正規院校,并非民辦或者野雞大學,但是經學信網多次查詢,均未查詢到候選人的學歷信息。于是,我們的核查顧問按照凱萊德員工雇前背景調查教育信息核實的流程進行了相關的自主查詢,找到了該候選人教育信息的源頭——畢業院校。我們的顧問聯系了該候選人畢業院校的檔案館、教務處等相關部門的老師進行查詢,但是老師明確拒絕核實,并表示只能通過教育部核實學生的教育信息。至此,已無法通過學信網或者學校的途徑繼續查詢該候選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