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委員長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栗戰書委員長主持。會議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8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
委員長會議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將審議包括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等在內的多項法律草案。
此前在7月底,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征求意見結束,共收集到超過13萬條各界意見。在各方意見中,起征點是否調整、專項扣除如何設置、相關調整何時執行等問題備受矚目,并有望在本月底進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中得到答案。
起征點是否調整?
個稅起征點的調整歷來都是百姓最為關注的焦點。根據草案,起征點擬從現行個稅法規定的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6萬元/年)。
在草案一審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部分委員建議,將起征點提高到6000元至10000元不等。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不少上班族也認為,5000元/月的個稅起征點偏低,建議可適度提高。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個稅法草案擬訂的起征點還是偏低,不利于維護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從國際經驗上來說,個稅制度對收入調節主要體現在減少中低收入群體的稅負,維持較高的高收入者稅負。
管清友進一步指出,我國上一次進行個稅起征點調整是在7年前,而在這期間物價已經有較大幅度上漲,起征點和適應稅率仍一直維持在2011年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低收入群體的稅收負擔。他表示,個稅起征點可以根據CPI、房價、人均收入水平、GDP、財政收入等經濟指標來確定一個動態調節方案,個稅調整總體來說應當是減稅方向。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認為,公眾之所以對此次個稅起征點調整有比較高的期待,一個重要原因是,從2011年到2018年的7年時間里,起征點沒有做過調整,社會各界對此意